寒食節 | 清明前後的養生之道
寒食節的到來,也意味著,
明天就是清明節了
但你知道嗎,其實它和清明節並不是同一個節日
清明與寒食|區別
寒食節:在夏曆冬至後105日,清明節前1~2日。是日初為節時,禁煙火,只吃冷食。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牽勾、鬥雞等風俗,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,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。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。
清明節:清明節又叫踏青節,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,在仲春與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。清明作為中國傳統節日,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,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。
寒食節|主忠情誼
據史籍記載:春秋時期,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、不離不棄;甚至“割股啖君”。重耳勵精圖治,成為一代名君”晉文公“。但介子推不求利祿,與母親歸隱綿山,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,介子推堅決不出山、最終被火焚而死。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將其葬於綿山,修祠立廟,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這就是“寒食節”的由來。
寒食節|習俗
禁火習俗:寒食節古代也叫“禁煙節”,家家禁止生火,都吃冷食。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,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,而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。蘇軾的《望江南·超然臺作》中的“且將新火試新茶”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。
插柳習俗:柳為寒食節象徵之物,原為懷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。早在南北朝《荊楚歲時記》就有“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”的記載,安徽、蘇州等地還盛行戴芥花,佩麥葉來代替柳枝。據各地史籍記載:“插柳於墳”、“折柳枝標於戶”、“插於簷插柳寢灶間”、“亦戴之頭或系衣帶”、“瓶貯獻於佛神”、“門皆插柳”,故民間有“清明(寒食)不戴柳,紅顏成白首”之說。
飲食習俗: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、寒食面、寒食漿、青精飯及餳等;寒食供品有面燕、蛇盤兔、棗餅、細稞、神餤等;飲料有春酒、新茶、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。其中多數寓意深刻,如祭食蛇盤兔,俗有“蛇盤兔,必定富”之說,意為企盼民富國強;子推燕,取介休方言“念念”不忘介子推高風亮節。
寒食節|養生
春季,人的脾胃收縮運動加強,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較好,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,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。清明時節飲食宜溫需“春捂”,多進食蔬菜水果,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。清明時期還適合進食地瓜、白菜、蘿蔔、芋頭等食品溫胃祛濕,也適宜多吃。另外,清明節氣中,還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“養生菜”,例如薺菜、菠菜、山藥等,對身體特別有好處。
清明是一個節點,過了清明就不宜再進行“春捂”,特別是對於新陳代謝比較快的人們而言,如果還進行過度的“春捂”只會引發“春火”。春季人體肝氣當令,整整一冬蓄積在體內的蓬勃氣息隨著春暖轉為向外生髮,如果體內蓄積的氣過多,會化成熱邪外攻(醫學上又稱身體堵,淋巴、結節不通),誘發鼻腔、牙齦、呼吸道、皮膚等出現問題。所以春天既要防寒,也要順應身體調節,進行結節梳理、舒筋活絡,通經活血,讓身體得到舒展,也應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。
點擊【http://y.soyoung.com/cp201641】有蓓麗雅淋巴按摩的優惠券哦!
定制美麗,歡迎聯絡我們FMH(香港美顏致美),預約免費體驗:
中環店:香港中環雲鹹街60號中央廣場30樓2B室 電話:25246882
尖沙咀旗艦店:九龍尖沙咀廣東道11號海港城世界商業中心樓-1008-1009室 電話:21579361